国家级都市圈再次扩容,广州、深圳同时拿到了“入场券”。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3年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
其中,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分别由广州、深圳市政府会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这也意味着,广州、深圳由此成为全国第11个、12个国家级都市圈。
“广东此时出台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是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通过规划五大都市圈的发展,可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规划的实施将促进城市间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增强广东整体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同时,五大都市圈的发展也将为广东省内其他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第一个近5万亿元国家级都市圈
尽管广东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定时间及广深两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时间不算太早,但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频频获得国家层面关注,足见其重要性。
“广东出台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间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同时强化广东作为中国南部经济中心的作用。通过明确各大都市圈的发展路线图,有助于指导各地在规划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其中,尤其是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均位居国内都市圈前列。根据规划中的数据信息,2022年,广州都市圈GDP总量达到4.46万亿,人均GDP13.4万元,经济密度约2亿元/平方公里;而深圳都市圈达到4.9万亿,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佛山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3257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
从总体发展格局上看,规划广州都市圈将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联动,形成核心引领、轴带支撑的都市圈发展格局。广州都市圈以到2030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8%为发展目标之一。
深圳都市圈则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深圳都市圈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形成“四轴”(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支撑的区域空间骨架,以“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以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93%为发展目标之一。
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全域“入圈”
不过,除了广州和深圳这两大都市圈,其他都市圈的发展相对滞后。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五大都市圈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即区域发展不平衡。而这一问题,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根据规划,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全域。规划提出以珠海为核心,中山、江门、阳江作为发展极,提升珠中江同城化发展水平,提升珠中江阳协同发展水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到2030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左右。
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规划提出以汕头核心区为主中心,潮州、揭阳为两大重要增长极,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均质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区。到2030年,汕潮揭都市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左右。
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全域。规划提出以湛江市城区为主中心,茂名市城区为副中心,空港经济区为极点,推动湛江协同茂名一体化发展,培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到2030年,湛茂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57%。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珠三角核心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而汕潮揭、湛茂等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袁帅向本报记者指出:“广东五大都市圈还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五个都市圈应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张新原看来,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将使广东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城市间协同效应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柏文喜也认为,随着五大都市圈的逐步发展和壮大,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不断加大对都市圈建设的关注程度和推进力度。
“广东此时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规划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地理空间重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明确各都市圈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旨在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此举将有助于提升广东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迈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五大都市圈的发展也将促进广东省内外地区之间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朱克力表示。
当前,五大都市圈发展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受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目前广州都市圈存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创新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提高、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三个问题;深圳都市圈面临区域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有待增强、跨市域协同治理机制有待健全等三个问题;珠西都市圈存在核心城市带动力不强、产业协作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有待提升等五个问题;汕潮揭都市圈存在产业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城乡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开放度不足、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等六个问题;湛茂都市圈存在湛江沿海开放城市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内通外联的交通体系尚未形成等五个问题。
朱克力认为,培育和发展五大都市圈对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全省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都市圈内部的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强化都市圈间的交通联系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广东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而且这一规划还将为广东省内外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会,推动广东省成为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他补充道。
朱克力指出:“可以预见的是,五大都市圈的发展将促进广东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互联互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合作,广东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此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还将为广东省内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